查看原文
其他

深度观察|人来又人往,聚散几千年——如皋人口沉浮录

新石器时代 如皋城建论坛
2024-09-25

本文为原创作品,其中所呈现的任何资料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版面设计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作品)的版权均属如皋城建论坛和相关权利人所有。未经如皋城建论坛许可,任何人不得引用、复制、转载、摘编、链接、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。凡经允许,请使用17号以上的粗字体注明“来源”:如皋城建论坛。


一段时间以来,随着各级各层面人口数据的一一公布,人口话题再次成为坊间热门谈资。事实上,人口数据一直是网络社区的热门话题,背后其实也有着十分复杂的因素。如果把人口数据仅仅当作一个数字,未免过于“单纯”。


常住人口的多少,往往是一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,还可以成为各地争取资源布局的重要筹码。是人口流入型城市,还是人口流出型城市,这一指标往往被视作衡量地区发展的“晴雨表”。比如经济发达的昆山,常住人口就远远大于户籍人口。


综合了各种利益因素,“人口数据”就被赋予了一份类似“城市名片”的功能,越来越被各界所看重。而人口作为一种“资源”,也受到各地广泛重视。在不少城市上演的各式“抢人”戏码,简直让人眼花缭乱。


众所周知,在网络社区,城市间的口水战可谓由来已久,各种来源的人口数据往往会成为此类战斗的重要“武器”。如皋的人口数据,就常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“说事”。

说到如皋,很多人会想到“江苏人口大县”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们都会以“145万人口”自居,是江苏人口最多的县市之一。随着“常住人口”这一概念的兴起,如皋人口数量变成了120多万,且这一数据似乎还在减少,让人一言难尽。

(如皋市区一瞥


如皋的常住人口真是在不断下降吗?其实不少网友并不这么认为。

首先,我们的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、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,越来越多的“新如皋人”在如皋经商,这是显而易见的。

其次,如皋作为江海交汇,以及沿江、沿海高铁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,区位优势得天独厚,吸引大批项目涌入,其中不乏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。这些企业能够顺利运转,无疑得益于大量外来就业者。

再者,如皋作为苏中、苏北老牌的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,每天都吸引颇具规模的外来旅游人群。他们虽然不一定长住,却是如皋地区人口的稳定构成元素。

此外,如皋作为“世界长寿乡”,也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在如皋养老、定居。

我们再从发展战略层面看,人口作为一种战略资源,其实早已引起重视,在坐享“人口红利”的同时,如皋曾制定详细人口导入规划。正因为有前瞻性的规划和引导,人口的大量流入,才足以支撑如皋近年来的快速发展,并在“百强县”榜单上稳步前进。 

如皋,一座拥有6000年以上成陆史、3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城市。一代又一代如皋儿女,在这片土地上拓荒、创造、抗争,铸就了厚重的历史积淀。几千年来,世事变迁,沧海桑田,如皋的人口集聚有过高潮,也有过低谷。

数千年前,江海潮涌,孕育出一方水边高地,这就是如皋。最初的如皋,只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沼泽,这里麋鹿成群,雉鸟飞舞,一派原始自然的景象。

后来,逐渐有如皋的先人迁居于此,6000年前的东夷人、4000年前的百越人,长期混居后成为淮夷人……他们开垦荒地,建造家园,并留下众多人文逸事,“贾大夫射雉”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则,被录入《左传》,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掌故。

晋灭贾后,贾族被遣散全国各地。贾大夫因国家灭亡,义不事晋,来到海边的如皋。当时如皋乃沼泽荒草之地,因为他的到来,人们渐成聚落。因此,贾氏当为如皋最早的有记载的居民,再加上其对盐业发展的推动,为如皋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作出了开拓性的大贡献。

(《春秋列国图》

因为地处偏远,如皋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是非之地,再加上先民的不断塑造,这片祥和之地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居住乐土,聚居人口越来越多。至春秋时期,如皋一带的政治地位逐渐提升,已成为海滨要地,为氏族方国——郧国所在地,都城就在今天的如皋城一带。在当时的古地图上,“郧”被标注为“要邑”,足见如皋重要的城市地位。

(《春秋列国图》中,郧为“要邑”

如皋政治地位的重要性,在“郧地会盟”这一历史事件中得到凸显。在城东十里铺一带,曾有“会盟原”的老地名,这是如皋境内的“三圣原”(会盟原、丞相原、下驾原)之一。公元前483年,吴国北上称霸,召集鲁、卫、宋于郧地相会,意图结盟,遭拒,后三者则结盟,这是春秋末年弱国联盟抗衡强国的一个范例。“郧地会盟”可以说是发生在如皋境内、最早被载入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了。会盟之所以会选择在如皋,自然得益于这里优越的区位环境,繁荣的经济发展,以及优质的服务功能。

其时,如皋已是著名的海滨大盐场,兴盛的盐业,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,也加剧了人口的集聚、市镇的形成。至西汉时期,为便于运盐,吴王刘濞于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41年始开凿盐河,西起扬州茱萸湾、东经海陵仓(今泰州)至如皋蟠溪。自此,白花花的如皋海盐被源源不断地通过水路,运往当时的水运枢纽都市——扬州,再转运全国各地,其造就的巨额盐税,以致国用饶足。

在2000多年前,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,加上如皋先人的辛勤劳作,这片土地就已经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。这条运盐河不只促进了国家的发展,也滋养了如皋沿线城市的繁荣发展。在三国时期,如皋就出现了一位载入史册的大名人——吴国大司马吕岱,他还为中国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拓展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
东晋时期,首都从洛阳迁至南京,南京及其周边区域的发展开始得到重视。公元411年,人口稠密的经济重镇如皋正式建县。如皋进入又一个人口大集聚的时代。城市地位越来越显赫。南北朝时期,这里还曾设有皇家雉场。《二十四史》记载,宋明帝刘彧曾亲临如皋射雉,并于雉场置酒。

再后来,随着政治的纷争,首都从南京迁往中原,沿海一带的发展及政治地位被刻意削弱,再加上海浸等不可抗自然灾害的影响,如皋的发展进入低谷期,人口数量下降。

至五代十国时期,南京再次成为首都,再加上成陆的稳定,如皋的发展再次进入繁盛期。不久后的北宋时期,就是如皋发展史上的又一波高潮。人口的大集聚,伴随的是经济及文化的大繁荣。其时,如皋人胡瑗为北宋理学先驱,被称为“宋初三先生”,王安石更是把胡瑗与孔孟置于同等地位。其教育理念影响深远,明嘉靖帝下诏,尊胡瑗为“先儒胡子”,“从祀孔庙”

同样在北宋时期,如皋名县令曾易占看中如皋淳厚的学风,特地将儿子曾巩带至如皋中惮寺读书两年。两年难忘的“初中”时光,是其人生中十分重要的灌浆期,这为曾巩后来成长为“唐宋八大家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如皋洗钵池即因曾巩在此清洗墨钵而得名。

(洗钵池

其后,如皋城不断发展,人口规模不断壮大,至明代筑城,抵御倭寇,因人口规模快速发展,城市再次外扩,形成外圆内方的双环城池独特格局。这期间同样名贤辈出。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冒襄(辟疆)、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巧合的是,冒、李这二位大名人,竟然同龄。

清兵入关后,冒襄义不仕清,僻居水绘园,扶养义士遗孤,广交反清之友。其时,“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。”名士钱谦益、吴伟业、王士祯、孔尚任、陈维崧等,纷至如皋,聚园中游觞啸咏、诗文唱和,盛极一时,水绘园俨然成了一个文人志士反清复明的据点。

明清时期,如皋的城市繁荣度不断抬升,在四门之外,又形成了外延式城外街市,其中以繁荣的北门外和西门外最具规模。至清末,随着西风东渐,如皋也成为国内开化较早的城市,乡贤沙元炳追随张謇践行强国梦,也在如皋兴实业、建医院、办教育,并于1902年创办中国第一所公立师范——如皋师范学堂。自清末至民国时期,这所师范培育了革命先驱吴亚鲁、“《新华之典》之父”魏建功、国学大师宋孝忱、“港台电影先驱”丁伯駪、著名教育家刘季平、著名法学家韩德培等一大批名人大家。

(1935年,江苏省5万人口以上都市表)

民国时期,如皋城市规模大,人口众多,经济繁荣,文化发达,被评为上等县,并与湖南邵阳并称“中华第一大县”,为江苏省内重要的“大城市”之一。

(民国时期,境外机构绘制的中国城市分布图

革命战争时期,如皋城为兵家必争的战略重镇。

抗战时期,如皋城遭受日军疯狂摧残,人们纷纷外迁。因斗争需要,如皋在40年代初期被一分为二,分为“两如”。北边又划出一大块,与泰县、东台等地划出的地块,新成立了紫石县。

自此,如皋县域规模大为缩减,但如皋城的地位依然显赫。后来,如皋城成为抗战前沿城市,苏皖边区首府城市,统领12县。作为政治及文化中心城市,有不少重要会议和文艺活动在如皋举行,著名作家茹志鹃就曾在如皋演出历史大剧《甲申记》。

如皋城的地位,还体现在解放战争时期,苏中战役就是主要围绕如皋城而打的战斗,其中有“三战三捷”发生在如皋境内,这里是苏中战役的主战场。

历尽风雨沧桑的如皋,在一个又一个战事中迎来解放。这座拥有辉煌历史的城市,在解放初期,还是具有相当实力的。但后来,还是走向了下坡路,上世纪90年代,甚至有一段时间,连续几十个月“负增长”,成为很多外地人口中的“国家级贫困县”,这让如皋人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与此同时,如皋也错失了不少历史机遇,找不到明确的发展方向。这种发展的颓势,对人的心理影响更为可怕,很多如皋人为此感到自卑,对家乡的发展缺乏信心,人口大量流出在所难免,有的是外出打工,考上大学的一般都在外面寻求发展。在这种情况下,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落差并不奇怪。

(邵阳市区一瞥

回过头来,我们再看看当年与如皋并称“中华第一大县”的湖南邵阳,如今已成为领辖12区县、常住总人口700多万的地级城市,其行政、教育、人才、文化、交通等众多要素资源的配置,已远非当年的的“兄弟城市”如皋所能企及。

而如今生活在如皋这座城市里的人,其学术造诣与创造能力还能比肩古代先贤么?现在的如师,还能像过去那样,名人大家层出不穷么?

诚然,这些年我们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发展,从“三张名片”的提炼打造,到如皋港(新世纪县级市首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)的开埠发展,再到江苏江北县市中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市、第一个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,如皋的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,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高。但是我们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,一方面来自周边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,另一方面是如皋人整体信心的不足。一定程度上,是否能够成为“人口流入型”城市,是重塑如皋人家乡自豪与发展自信的关键所在。这种自信心的修复,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。

如何吸纳更多人在如皋集聚,其实各界也做了很多思考。比如,作为“世界长寿乡”,我们不只是“养老天堂”,更要打造“生命友好城市”,吸引各种年龄层的人来如皋休闲度假、体验如皋人的生活方式。我们还要打造“青年友好型”城市,通过打造优厚的发展环境,创造充满竞争力的发展机会,一方面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子返乡,另一方面也吸引更多外地青年才俊来如发展。最近,如皋在高新区重点窗口区域推出“青年人才国际社区”规划,应该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。

此外,为吸引人口流入,如皋城建、如皋零距离等论坛网友也提出不少建议,其中有个比较一致的设想,就是通过兴办高等院校,打造高等教育名城,让“大学城”成为拉动“高质量人口”导入、助推如皋大发展的重要载体。这方面,相比周边一些城市快速奔跑的态势,如皋人普遍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。曾经的如皋师范大学(学院)梦似乎已逐渐远离,李昌钰刑侦学院不知何时才能成真。如皋人“大学梦”的方向在哪里呢?

历史是一面镜子,可以鉴照脚下的路。站在历史的维度打量这方土地,与历史上的那些辉煌“断面”相比,今天如皋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影响力,以及人口吸聚力,显然都不是最耀眼的。其中有很深层次的复杂的因素,值得每一个如皋人思索。

人来又人往,聚散几千年。古邑如皋几度兴衰,几度浮沉,几度荣辱。凭着先人们数千年智慧的积累,今天的如皋儿女更应充满信心,驾驭好这片热土的发展,实现家乡的伟大复兴,让古老的“水边高地”更好地走向未来……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如皋城建论坛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